手机APP
神农架中医药文化

  神农架中医药文化是神农架人民在几千年生产、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,是炎帝神农医药文化的典型代表,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。深入挖掘其内涵,研究其特点,保护其遗产,弘扬其传统,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义务和重要职责。


  神农架乃神农医药文化创始圣地

神农架得名于神农搭架采药的古老传说,中医药文化因发育于神农医药文化的创始圣地而光耀千秋!


      民间世代相传,远古时代,炎帝神农老祖宗曾率众来到这儿,但见群峰峥嵘,沟谷纵横,森林遍野,山花烂漫,不禁喜出望外,遂扎下营盘,开始了遍尝百草的光辉实践。为抵御山高气寒,防备猛兽侵扰,他“架木为屋,以避凶险”;为方便登山探谷,采得奇草异药,他“架木为梯,以助攀缘”;著就了《神农本草经》,闻天帝相召,他方“架木为坛,跨鹤飞天”。百姓们缅怀始祖恩德,便把这儿叫做了神农架。


      此说当非空穴来风,稍加分析考证,便不难发现巧含其中的历史真实:


从情理上看,首先是老祖宗该来——因为要遍尝百草,必寻药源丰富的地方,而神农架至今仍以中医药宝库著称于世;其次是老祖宗能来——因为红坪犀牛洞考古发掘成果业已证明,在距今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,神农架便有远古人类生存,而老祖宗的生活时代距今仅5000多年,自然不难循着祖先的足迹一路寻来。


      从实情上讲,更能为神农老祖宗曾在此创功立业佐证——因为神农架的山山水水无不印刻着老祖宗的足迹,草草木木无不浸润着老祖宗的血汗,诸多民风民俗也皆因炎帝神农搭架采药而起、而兴。



   老祖宗“架木为屋,以避凶险”,神农架山民长期以“垛壁子”为居所,千年难改;

    

      老祖宗“架木为梯,以助攀援”,神农架药农至今仍常借绳梯攀登危崖,悬身绝壁;  

    

      老祖宗“架木为坛,跨鹤飞天”,天门垭、仙升台等遗址至今犹在,可查可探;

    

      老祖宗“遍尝百草”,神农架民间惯以百草为地方冠名,至今仍然保留着百草园、百草坪、百草冲等古地名30多处;

    

      神农架山民最崇拜太阳神,祭祀活动终年不断,既有家祭,也有村祭。山民心目中,炎帝神农就是太阳神。祭祀活动多在太阳初出山的时候进行,多以五谷、时果和鲜花为供品,还特别讲究五谷必须用斗(或升子)盛装,并将杆秤插在中间,将秤盘、秤砣置于面上,意思是先秤祭祀人的心,心诚则灵验;

    

      神农架山民最爱打锣鼓,唱山歌,《神农传》歌本全面、系统地讲述了炎帝神农的身世和功德,还包含了炎帝神农部落(或部族)的兴衰历程,填补了司马迁没有为炎帝神农做传的历史空白。


​​​​


  神农架中医药文化尽纳百草精华    

      神农架无愧百草药园美称,中医药文化因根植于园中,尽纳百草精华!

    

      药园里遍地皆药,无物不药。科学调查、考察成果业已证明,植物、动物和矿物三大类药物样样俱全,木本、藤本和草本植物类药物要有尽有。早年出版的《神农架中草药名录》(石世贵编著),计收录了2013种;其后出版的《中国神农架中药资源》(詹亚华主编),则将总种数扩展到了3000种以上。研究表明,其中有上百种具有滋补、养颜功能,数十种富含防癌、抗癌元素。


      药园里百草争艳,眩人眼目。草本药物多达千余种,农家多为之取有一个好听的土名:或以其形象特征命名,譬如头顶一颗珠、七叶一枝花、江边一碗水、文王一支笔;或以其主要功用命名,譬如生血草、对月草、还阳草、舒筋草等;或突出了其生境特点,譬如过江龙、过岗龙、半边草、六月雪等;还爱在名前加个序数,譬如一支香、二郎箭、三棵针、四季青、五朵云、六月雪、七叶胆、八爪龙、九死还阳草、十大功劳等。人们凭其形便不难判其名,凭其性便不难知其用。


      药园里珍奇纷呈,世所罕见。“四个一”、 “三十六七”和“七十二还阳”都闻名遐迩:“四个一”指头顶一颗珠、七叶一枝花、江边一碗水和文王一支笔。它们多为神农架特有,以往不见经传,当今方被药典收录。“三十六七”是民间对主治五痨七伤药草的总称,主要包括白三七、红三七、 百合七、 包袱七、鞭杆七、 冰盘七、穿山七、 葱头七、对叶七、 防风七、 飞蛾七、 肺痨七、 凤尾七、蛤蟆七、 海龙七、云雾七、扣子七等。“七十二还阳”因能让生命垂危者“起死回生”而得名,七步还阳、百合还阳 、豆板还阳、 豆瓣还阳、金耳还阳 、金丝还阳、 韭菜还阳、 菊花还阳、腊梅还阳、梅花还阳、 铺地还阳、松柏还阳、青菜还阳等都在其中。



     “七十二还阳”中金钗居首位。金钗是民间对石斛科药草的统称,包括龙头凤尾金钗、人字金钗、豆芽金钗、竹节金钗等20多种,皆依其主要药用部位的形状特点而得名。龙头凤尾金钗最显神奇,它确实有头,大小若大头针顶;确实像龙像凤,因头伸两须,体盘曲,尾巴细长。它通体金黄,酷似古代贵妇头饰的金钗,故而得名。它对生境的要求十分苛刻,一要长在悬崖峭壁间,二要下临无底深渊(潭),三还要深渊水面反射的日月光辉恰好回落崖头,三者缺一不可。凭借如此条件,它方尽得日月精华,天地灵气,因而也才具有了“起死回生”的神功。


      还阳草神,还阳虫也奇。最有名的还阳虫是脆蛇,它长短不过尺余,皮色暗红,主要特性是喜欢从树枝跌落地上,落地时全身即断为数节。神奇的是,不要一会儿,散落的各节便会自动接合如初,然后再上树,再跌落。有经验的草医多选其第九次接合时将其捉住,因为此时的药力最强,故称之“九死还阳虫”。清人赵学敏在《本草补遗》中只说脆蛇产于云贵山区,却不知道神农架也有。另有一种小虫也俗称还阳虫。它细如米粒,皮色乳白,特殊习性表现为总是成千上万只聚成一列,整体行进。行进途中,任人用树枝拨乱,它们迅即又能接合如初。这两种还阳虫都有剧毒,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捕捉,土郎中的办法是,视其前进方向,预先将布头巾之类摊放在前面的地上,待其身体全部进入后,即猛收布巾,将其紧紧扎在布袋之中。处理方法是,将布袋置于瓦片之上,连布带蛇,一起用文火烤干,碾磨成粉后,可装瓶备用。它们都是接骨斗榫的绝药,能将粉碎性骨折接合如初。其用法很简单,一般是将药粉用黄酒或温开水吞服,也可将药粉配制的药膏敷于伤处。

      神农架中医药文化贵在“全民皆医”

      神农架中医药文化以“全民皆医”最显珍贵!


      神农架历史上长期没有医院,没有诊所,就是中医先生、中药店铺也极为少见,人们却能“小病不出门,大病不出村”,靠的就是“全民皆医”。


     “全民皆医”主要表现于三大方面:


      其一,认药有道,经验普及。人们都能认识几十乃至上百种药草,究其原因,除了身在山林,与药为伴外,还在于普遍熟悉并善综合运用识药辨药的“四字经”:一曰“看”。它最重要,又有八个讲究,即一看形——譬如看到枫树枝上生有5片小叶,形似5个手指,就能认定它是五指枫;看到牛膝草茎上生有膨大的节且状似牛膝盖,便能认定它是壮牛膝。二看色——譬如看到花始呈白色,继逐渐变黄,便能认定它是金银花。三看眼——眼指植物上突出或内陷的皮孔,有眼无眼常是判别一些花果形似却非同物的重要依据,譬如水杨梅茎有皮孔,风箱树却没有。四看点——譬如满天星便因叶子上有点,透着光看像星星一样,故名。五看毛——譬如白泡桐叶背上有层白色的绒毛,金线枫上则有层灰白色绒毛。六看刺——譬如鸟不沾便因全株都长满了刺,连鸟也不敢碰而得名。七看翅——譬如盐肤木的叶子有翅,可与漆树鉴别;六耳棱叶下苞茎如翅,可与大凤艾鉴别。八看断面——譬如铁包金的断面便显示,木质金黄,而外皮呈棕黑色。“摸”就是用手去摸、揉、捻,凭借感觉判定药草。譬如锡叶藤的叶面很粗糙,土党参的叶子则会流出白色的汁液。“闻”就是揉碎叶子,剥开果实,切开根茎用鼻子闻,根据不同气味辨别药草。“尝”就是用口尝味,凭味辨药,但此法只适用于那些无毒或微毒的药物。


      其二,家家兴药,人人采药。兴药、采药一直是农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。神农架是我国中草药材的重要产地,出产的大宗药材包括党参、当归、天麻等,有大面积种植记录的包括黄连、冬花、独活等,早因品质优良闻名中外的“房当”,其所以被称为“房当”,是因这里原属房县管辖。


      会兴药不足为奇,善采药则足堪赞叹。因为采药既要跋山涉水,又得攀崖越涧,还得提防凶禽猛兽的袭击,稍有不慎,轻则跌伤,重则丧命。善采金钗的药农最令人赞佩:因金钗生境特殊,药农须先借助绳子悬身半空,再慢悠慢荡,逐渐向悬崖绝壁靠拢。其间,还得时时注意头顶,防备遭飞鼠袭击。飞鼠学名中华鼯鼠,似鸟而非鸟,只能滑翔而不能飞行。滑翔时双蹼平伸充当两翅,长尾高翘掌握方向。双蹼皆为革质,蹼缘又呈齿状,因此借助下滑的惯性,能轻易割断拇指粗的树干、竹竿或藤类。它土名催生子,得名于一则传说:古代一个年轻孕妇,因为家事不和,一时想不开,独自上山想悬藤自缢,却不料身体刚悬空,竟有一只飞鼠自天而降,割断了脖子上的藤绳,孕妇得救了,腹中的婴儿提前出世了,催生子也得名了。飞鼠主食金钗,常守候在金钗窝边,为其充当保护神,一旦发现有人想来夺食,便会挺身而出,直滑下去,一心要割断药农身上的绳子。聪明的药农自有应对妙招,即为绳子加套竹筒,让飞鼠的锯齿只能随竹筒的滚动一滑而过,保证了绳子的安全,也就保证了自身的安全。


      其三,土方土法,总见神效人们多粗通药性医理,善用土方土法,自行处理一般的疾病伤痛。。至今只要深入山林,深入农家,仍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例:


      有汉子劳作时不慎被利器刺伤了手脚,鲜血如注,他(或同伴、或家人)多会就近扯一把草,放进嘴里嚼烂;再挖一坨稀泥,将烂草揉入其中;将揉入了烂草稀泥糊在伤处,不一会儿,伤者就会血止疼消。


      有婴儿突发了惊风,高烧不退,汗水把棉被都浸湿了,奶奶见状便会拿出几根珍藏的金钗,放进水壶,用开水煮沸,待水温可以入口时,给婴儿喂进几滴,不一会儿,婴儿就烧退了,不哭了,能安然入睡了。


      有孩子喊叫肚子疼,奶奶总会先摸肚皮,发现其腹胀如鼓,就知道是停食所致,遂先用温水替其擦洗干净身子,继用蘸有蜂蜜的手掌,反复地沾其前心后背,直到手掌上出现乳白色粘液或油光方停。不大一会儿,孩子就排便了,疼痛也随即消失了。